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GR7715EENG4515 |
下午去了烈士公園,沿著蔥綠的林蔭路,邊走邊欣賞公園美麗的景色。悠閑中忽然聽到遠處有手風琴的聲音,心情一下子喜樂起來,于是快步直奔手風琴響起的地方。 在年嘉湖西岸邊樹林下,原來是一位老人在忘情地拉著手風琴。他戴著灰色禮帽和老花眼鏡,看上去只有六十多歲,人顯得蠻精神。 他正襟危坐,面前是一堆物什。有高高撐起的音響、譜架、話筒和架子鼓,地上放著電瓶、節拍器及蜘蛛網般的連接線,兩大本厚厚的歌譜上交替著五線譜和簡譜,掛在身邊車廂里的點歌器一閃一閃,碧綠得宛如晶瑩的翡翠。這么多的東西對于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講,僅搬上搬下便不容易。 我來的時候,他正拉著《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老人演奏時似乎長著三頭六臂。一邊用左手按著貝司拉主旋律,一邊用右手揮棍敲打架子鼓,下面用腳踩著節拍器,就這樣一人完成了多人才有的交響。演姿有些滑稽,時而望東,時而望西,有時向游客點頭示意,上半身如蕩秋千一樣兩邊搖晃。在陽光折射下,一副老花眼鏡如同舞臺上迷人的幻燈。琴技只是一般,加之只按貝司拉主旋律,琴聲顯得粗獷混濁,但簡單的音符從音響里飛出,還是有一種催人欲醉的鏗鏘力量,讓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歡欣,看到了俄羅斯美麗的風光。 如此獨特的暖人畫面,自然引來了不少游客觀望。有人要唱歌,老人像送請柬一樣將話筒和歌譜遞過去,問你想唱什么調。合唱開始了,他笑得臉上飛滿了彩霞。只要你繼續唱,更是眉飛色舞,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馬,一曲又一曲往下拉,琴聲猶如扯不斷的風箏線。那春風得意的模樣,一看就知道他心中不知有多么快活。 我也是一個手風琴愛好者,遇到拉琴的人,就像看到了久別的知己,于是我上前和他打開了話匣子。 他告訴我他姓肖,今年七十三歲,是企業退休職工,拉了五十多年琴。我笑著問他:“你是什么時候學的手風琴?”他朗朗地說:“我是一九七七年在北京中央民族音樂學院學的。”我問他:“你認識北京拉手風琴的張國平嗎?”話沒落音,他搶著說:“怎么不認得呢,他是我國杰出的手風琴演奏家。那時他經常在中央廣播電視臺錄制手風琴節目,我呢,正好在意大利維也納金色音樂廳搞手風琴獨奏。” 據我了解,中央民族音樂學院根本就沒有手風琴專業。另外,維也納音樂廳是全球最輝煌的舞臺,上臺的都是世界耀眼的演奏家。 如此的瞎扯和大言不慚,著實讓我付之一笑,但細細一想,又讓我升起了敬意。這位老人把手風琴看得很重,只是想攀龍附鳳提高自己的聲譽,幽默大膽地說出了心中已久的夢想,大言不慚的牛皮里,其實說明著手風琴是他一生的快樂、驕傲和不懈追求。我也終于明白了,老人家如此不出老,或多或少是受手風琴的快樂滋養。 夜幕降臨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老是想著這位平凡而幸福的老人,也仿佛看到他駕著三輪小篷車、拉著心愛的手風琴、唱著“麗達的歌”,拖著滿車的鮮花,載歌載舞飄拂在星城的大街小巷。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如今,來我家最多的小鳥就是麻雀了。有時三兩只,有時一院子,嘰嘰喳喳,蹦來跳去,唱個不停。小麻雀來我家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家院子里的石榴樹上有吃的,有時是饅頭,有時是面包,有時是水果,有時是香腸……那都是我故意弄上去的,專門為這群小麻雀準備的。 我給小麻雀準備吃的,已經有兩年時間了。那是大前年的冬天,快過年的時候,我在院子里的鐵絲上晾曬自己做的香腸,隔著玻璃窗我看見幾只小麻雀在鐵絲上啄香腸。正想出門驅趕它們,卻停住了,我忽然發現這群小麻雀的動作是那樣優美,那樣和諧。它們旁若無人進食的樣子,煞是可愛。 在農村出生長大的我,見過不少小鳥,卻從來沒有發現小麻雀這么美,也許是因為在城市里很難見到小鳥的緣故。從那以后,我常常在院子里的石榴樹上或者是鐵絲上掛一些小麻雀喜歡吃的食物。你還別說,小麻雀真的天天來我家,一天也沒有落下過,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冬。 小麻雀喜歡叫喜歡跳,它們很少閑得住那張嘴巴。特別是每天清早,晨光一露,麻雀就歡快地叫了起來,叫得是那樣動聽,那樣優美,那樣樸實。有時它們也懶得答理別人,嘰嘰咕咕自說自話,偶爾回過頭來梳理一下自己并不漂亮的羽毛;有時又瞇縫著眼縮著頭,不知是小憩還是在沉思。 今年春天,我發現有兩只小麻雀老是往房檐下的小洞里鉆,出于好奇,我搬來梯子爬上去用手往小洞里一掏,原來是五只露著鮮紅的肉、渾身上下沒有一絲毛的小麻雀閉著眼亂爬,顯然是剛剛孵出的,這樣的小家伙我小時候見得多了,幾十年過去,它們依然還是那樣面熟。剛孵出的小麻雀不像小雞小鴨,一出殼就毛茸茸的非常好玩,這樣肉紅紅的小麻雀是不能離開父母的,它們如果離開了溫暖的巢和老麻雀的懷抱,就很難養活,只有死路一條。 過了幾天,性急的我又爬上去看看小麻雀是什么樣子了,這時候它們已經扎了一身漂亮的絨毛,嘴的兩旁,還各有一條黃線,這就是我小時候見的“黃嘴叉”了。看著它們張著嘴要吃要喝的樣子,我忙找來香腸渣喂它們,它們吃得可歡了。小麻雀只有這時候能喂得活,它們一旦長成,被人捉住,就再也不肯張嘴了,寧愿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這一點,我倒認為是麻雀的高貴之處了。 現在,我還天天給麻雀準備食物,麻雀更不忘天天來我家唱歌。我不喜歡養鳥,更不喜歡養籠鳥,但我卻喜歡養這群麻雀,因為這群麻雀天天給我帶來歌聲,天天給我歡樂。 >>>更多美文:精美散文
奉獻 教育生涯四十年, 不為名利不圖錢。 銀發滿頭心血盡, 一心奉獻苦也甜。 春蠶 一年四季在校園, 根扎鄉村無怨言。 默默耕耘幾十載, 青春貢獻做春蠶。 桃李滿園 人生轉瞬花甲年, 桃李春風花滿園。 一張證書譽史冊, 樹人育德喜開顏。 >>>更多美文:自創詩
母親命好,是富人家的千金小姐,身居深宅大院,衣食無憂;父親卻是屬雞的命,刨一口,才能吃一口,替人家扛活,來維持自己一日三餐的營生。 父親在母親家扛活的時候,正是二十出頭的壯小伙,有一膀子蠻力。父親為人憨厚樸實,做起活兒來,從不惜力。時間長了,母親看上了父親,芳心暗許。父親也中意了母親,非母親不娶。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父親和母親來往,雖然都加了十二分的小心,還是讓母親的父親,也就是姥爺知道了。門不當,戶不對,姥爺自然不允。又恨得牙根癢癢,一把大鎖,將母親鎖進了繡樓;再放出狠話,說要打折父親的狗腿。在一個花好月圓的晚上,趁姥爺一家歡度中秋佳節而疏于防范時,父親拉著母親,母親隨著父親,悄悄地,跑出了家門。 父親和母親跑得很快,也跑得很遠,終于尋到一處中意的地方,安家、扎根。 父親照樣是一膀子憨力氣,替人家扛活掙錢;母親雖是大家閨秀,卻從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采桑、養蠶、織布,樣樣勤快,是一把操持家務的好手。只是每日里總是緊巴巴的,日子過得依然艱難。雖然吃糠咽菜,遭人白眼,但是一回到家來,母親看見了父親,笑笑;父親看見了母親,樂樂。那場景,讓多少清苦的小日子,處處洋溢著說不盡的溫馨與甜美。 那一日,父親扛活回來,一進門就嚷嚷。母親在屋里,應聲而出,看見父親傻傻地樂著,嘴角都扯到了耳朵根。父親看見母親,愈是興奮,右手揚起,原來拎了一條新鮮的豬肉。父親告訴母親,今日活多,多扛了幾個麻袋,多賺了幾個小錢,就到集市上割了一斤肉,想給母親改善改善生活。母親笑吟吟地從父親手里接過豬肉,到灶前忙活去了。 吃飯的時候,飯桌上比平時多了一盤紅燒肉,色澤紅潤,撲鼻的香。父親拿筷子夾了一塊,送到母親嘴邊。母親卻歪了頭,躲了,又用右手捂嘴,痛苦得像將要嘔吐的樣子。父親滿臉的疑惑,忙問咋了?母親告訴父親,自己打小吃素,最忌葷腥,聞見味道,即要嘔吐。說完,又是一臉的痛苦。憨憨的父親見狀,忙把母親跟前的紅燒肉端了,放在自己跟前,生怕母親受了紅燒肉的半點委屈。又禁不起嘴饞,父親的頭栽進紅燒肉的盤子里,一頓狼吞虎咽。母親看見父親風卷殘云的吃相,滿臉都是笑紋紋。 父親確實嘴饞,一旦多扛幾個麻袋,多掙幾文小錢,總會跑到集市上,割點豬肉,喜滋滋地跑回家,交與母親。母親呢,也是喜滋滋地,在灶前忙活。吃飯的時候,母親總會直接把盛著紅燒肉的盤子放在父親近前。父親依然狼吞虎咽,母親看著父親風卷殘云的吃相,依然是滿臉的笑紋紋。 后來,父親成了老頭子,母親成了老婆子。父親已經不再替人家扛活,卻依然愛吃紅燒肉。母親呢,依然不吃紅燒肉,只是看著父親的吃相,滿臉依然都是笑紋紋。 再后來,母親臥病在床,一日不如一日。突然有一天,母親對父親說,想吃紅燒肉。父親詫異,滿臉疑惑,又拗不過母親的再三央求,只好在灶前做了,熱騰騰、香噴噴的,送到母親的嘴邊。身體虛弱的母親不知從哪里來的勁兒,一骨碌坐起,端起盛滿紅燒肉的盤子就吃。那吃相,絕對不輸當年的父親。父親傻了,看著母親狼吞虎咽,看著母親風卷殘云,忍不住狠拍自己的腦門,早已淚流滿面。 吃完了,母親拉著父親的手,羞答答的,瘦削的臉頰上微微泛紅:“老頭子啊,自打跟了你,俺就發誓不沾葷腥。其實,從小俺就愛吃紅燒肉,俺娘常常嗔怪俺,說俺是小貓托生的饞妮子呢。老頭子啊,對不住了,是俺……俺哄了你一輩子……” >>>更多美文:親情文章
留言列表